在选择圆振筛时,单层和双层圆振筛的筛分产量差距主要源于筛分效率和处理能力的不同,而非设备规格完全一致下的绝对差异。简单来说,在相同规格(直径、长度、功率、振幅、频率)和处理相同物料的条件下:
单层圆振筛:
只有一层筛网。
物料经过一次筛分过程。
目标是分离出一种目标粒级(通常是筛下物)或去除过大颗粒(筛上物)。
产量定义: 通常指合格筛下物的产量(如果目标为筛下物),或者是单位时间内处理物料的总量。
双层圆振筛:
有两层筛网(通常上层筛网孔径较大,下层较小)。
物料经过两次连续的筛分过程。
可以同时分离出三种粒级的物料:上层筛网筛上物(大颗粒)、两层筛网之间的中间粒级、下层筛网筛下物(小颗粒)。
产量定义: 通常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物料的总量。它可以同时产出两种或三种不同规格的产品。
产量差距的核心分析:
总处理能力(单位时间过料量):
双层筛通常更高。 这是两者产量差距最显著的体现。
原因:
筛分效率提升: 双层筛的关键优势在于预筛分。上层筛网快速分离出大颗粒(筛上物),减少了需要进入下层筛网处理的物料量。下层筛网只需要处理上层筛网筛下的中小颗粒物料。这显著降低了物料对下层筛网的负荷和料层厚度。
更薄的料层: 下层筛网上物料层更薄,细颗粒更容易接触筛网,透筛阻力减小,透筛率大大提高,从而允许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更多的原始物料而不会导致下层筛网堵塞或效率急剧下降。
更合理的粒度分布: 进入下层筛的物料粒度范围更窄(小于上层筛孔径),更有利于细筛分。
结论: 在处理相同物料、达到相同最细粒度产品(下层筛筛下物)的分级精度要求时,双层圆振筛的总处理能力(进料量)通常比同规格单层筛高出 20% 到 50%,甚至更多。 具体提升幅度取决于物料的粒度组成、水分含量、粘性、筛分难度等。
特定粒级的产量:
目标为最细粒级(下层筛筛下物): 由于双层筛下层筛分效率更高(料层薄、透筛容易),在处理相同总进料量时,双层筛产出的最细粒级(筛下物)产量通常会高于单层筛。同时,它还额外产出了中间粒级的产品。
目标为总处理量: 如第1点所述,双层筛能达到的总进料量上限远高于单层筛。因此,无论是特定粒级的产量还是总产量,双层筛都具有优势。
重要考虑因素:
物料特性: 对于含细粉多、水分略高、粘性稍大或难筛物料,双层筛在提高产量和防止筛网堵塞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对于非常干燥、流动性极好、粒度分布均匀的简单物料,产量差距可能会缩小。
筛分精度要求: 对最细粒级产品精度要求越高,双层筛通过提高下层筛效率带来的产量优势越明显。
设备规格: 对比必须在相同规格的设备之间进行(如直径1.5m的单层 vs 直径1.5m的双层)。不同规格的设备比较没有意义。
目标产品: 如果只需要两种产品(例如只去除超大颗粒或只收集细粉),单层筛足够且经济。如果需要三种精确规格的产品,双层筛是必然选择,并且其总处理能力优势得以发挥。
在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下,尤其是在需要高处理量、处理含细粉较多或难筛物料、以及需要精确分离三种粒级时,同规格的双层圆振筛的总筛分产量(单位时间处理物料总量)以及特定细粒级产品的产量,都显著高于单层圆振筛,通常可高出 20% 到 50% 或更多。 双层筛通过其结构设计实现的“预筛分”和“分层筛分”机制,极大地优化了筛分过程,提高了整体效率和处理能力。因此,当产量是核心考量因素时,双层圆振筛通常是更优的选择。
上一篇: 概率筛是筛什么物料的?
下一篇:没有了